您好,欢迎来到吉感养生。
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祝福教案 篇2

祝福教案 篇2

来源:吉感养生

  教学目标 :

  1、 复习小说的文体知识,包括小说三要素、记叙顺序、结构安排等。

  2、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,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,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。

  教学设想:

  1、 此文长达万余字,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,因此强调预习,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。 因此,布置学生在课前为 “我”写日记,给祥林嫂列年表。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。

  2、 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,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,较为陌生,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。

  3、 鲁迅先生要以文学作为启蒙的工具,唤醒民众。因此,他的很多作品其主题都是批判封建思想的。这样的批判旨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,抛弃封闭、落后、愚昧的东西。因此,要联系鲁迅思想和他的作品整体思想倾向,来指导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,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。

  4、 要把环境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影响作为重点,让学生自己分析、思考:祥林嫂周围的人们为什么对她这样冷漠、残酷?从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国民心态?

  5、 文章较长,知识点多,要学的东西也多,容易杂乱,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:

  A.小说的故事情节;

  B.人物性格形象 ;

  C.小说的主题,人物形象的意义。

  6、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,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,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。

  课时安排:三课时

  每课时的教学内容:

  第一课时

  课前预习:为 “我”写日记,给祥林嫂列年表。

  一、导入  :

 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——孔已己、阿Q、祥林嫂,孔已己是有姓无名;阿Q是有名无姓;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——祥林嫂。

  二、背景介绍:

  《祝福》写于1924年2月7日,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《彷徨》,是《彷徨》的第一篇。20世纪20年代,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。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"民主、科学",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、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,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、愚昧的封建思想。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。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。鲁迅对封建文化的鞭挞,在迈向文明社会的今天,仍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。

  三、检查预习 :

  1、注音:

  监(jiàn)生 烟霭(ǎi) 朱拓(tà) 不更(gēng)事

  贺家岙(ào) 荸荠(bíqí) 草窠 (kē) 渣滓(zǐ)

  炮烙(páoluò) 惴惴(zhuì) 歆(xīn)享 牲醴 (lǐ)

  2、解释词语:

  寒暄 尘芥堆 淡然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《四书》(见教材注释)

  四、通过核对课前预习作业 为 “我”写的日记,给祥林嫂列的年表来理清课文结构:

  1、 日记:

  12月23日

  回到鲁镇,住在鲁四老爷家。

  12月24日

  午饭后,访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,她问我三个问题。回来觉得心里不安。

  12月25日

  午饭后还是看朋友。鲁镇人都忙着准备“祝福”。傍晚,听到祥林嫂的死讯。晚饭后,回想祥林嫂的一生。

  12月26日

  五更被爆竹惊醒。天亮,离开鲁镇。

  2、 祥林嫂年表:

  到鲁镇以前 二十六七岁,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。

  到鲁镇元年 春天死了丈夫,年底(冬初)逃到鲁镇做工。祝福时很忙。

 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。年底生阿毛。

 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。阿毛两岁。

  到鲁镇四年 贺老。

 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。秋天到鲁镇。年底祭祀时很闲。

 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。

 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。冬天祭祀,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。

 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,记忆尤其坏。

 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。沦为乞丐。

  …………

 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。死亡 。

  五、作业 :

  小作文:《祥林嫂的故事》

  第二课时

  一、 交流作业 ,由两位同学读《祥林嫂的故事》,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,教师简要评议。

  二、 研习新课:

  思考:

  1、 祥林嫂来鲁镇之前生活怎样?幸福吗?

  2、 祥林嫂一生主动做了哪些事情?为什么主动做这些事?

  回答归纳:

  1)出逃——从一而终

  2)抗婚——从一而终

  3)讲阿毛——获得同情

  4)捐门槛——不受歧视

  5)问问题——怕下地狱、想见阿毛

  3、用“抗”、“挣”、“顺”之中的哪个字概括祥林嫂一生最为准确?

  4、电影《祝福》有这样一个情节:祥林嫂捐了门槛,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,于是拿起菜刀,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。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?

  5、你认为是谁杀死了祥林嫂?

  三、欣赏电影《祝福》片断,进一步加深对祥林嫂人物形象的认识。

  四、 作业 :

  完成课后练习二、三。

  第三课时

  一、 观看电影《祝福》片断, 注意其他人物形象。

  二、 分析文中鲁四老爷的人物形象:

  归纳总结:

  鲁四老爷“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,思想僵化,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。他向”我“大骂康有为,而当时已经是共和时代了,可见鲁四老爷还停留在什么时代。他开始对祥林嫂,只是”讨厌她是一个寡妇“,感到不吉利罢了,还能容忍,后来祥林嫂再嫁回来,女人再嫁,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,是女人最大的罪恶,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,正因为他在精神上祥林嫂,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了。即使祥林嫂被扫地出门,穷困而死,他也要骂一声”谬种“。

  三、请自己分析柳妈和鲁四婶的人物形象。

  归纳总结:

  柳妈是"善女人","吃素,不杀生",与人为善。但是她对待祥林嫂,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。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,认为祥林嫂"索性撞一个死,就好了。"对动物"不杀生",却主张祥林嫂"撞死",不是自相矛盾吗?然后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,供大家谈笑。也算是无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员吧。柳妈还一脸"诡秘"拿地狱来吓唬祥林嫂,看祥林嫂脸±"显出恐怖的神色来",也许像那些"老女人"一样,心里很满足吧。

  鲁四婶是"大户人家的太太",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,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,她害怕给自己家惹麻烦。以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,而是自己的用人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。以后祥林嫂再来,她"起初还踌蹰",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,留下她。但是祥林嫂不像过去那样能干活了,四婶开始"不满",进而"警告",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。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一件工具罢了,没有把她当人来看。

  四、总结小说中冷漠的社会环境:

 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,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,造成民众的愚昧、冷漠。祥林嫂人生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,就因为她身边的人们的冷漠、无同情心,甚至残忍。

  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,心安理得地把祥林嫂卖掉。小叔子为了自己的婚事,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嫂子的头拜堂。

  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吃了,鲁镇的男人毫无同情心,听了这悲惨的事,"没趣的走了开去"。女人们倒是"陪出许多眼泪来",同情心也算有些,"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,便特意寻来","叹息一番,满足的去了",这是什么样的心理呢?分明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荆调剂罢了。当阿毛的故事不再新鲜时,她们就"烦厌得头痛"了。阿毛的故事镇里人味同嚼蜡了,从柳妈处又传出新的故事来。于是鲁镇的人们"发生了新趣味",祥林嫂头上的疤又成了他们生活的调剂。祥林嫂说阿毛故事时,还寄希望鲁镇人的善良,现在她已经绝望了"所以总是瞪着眼睛,不说一句话,后来连头也不回了。"

  可怜的祥林嫂终于死掉了,招来的却是鲁四老爷的诅骂:"不早不迟,偏偏要在这时候,--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"!"对死人也不宽容。家里的短工很"淡然":"穷死"的有什么好惊奇的。" "活得有趣的"众人,"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,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千干净净了",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。

  正是这样群体冷漠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埋葬祥林嫂的坟墓!

  [1]

吉感养生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:

最新《祝福》教案

最新《祝福》教案设计如下:第一课时:导入新课:介绍鲁迅:简要介绍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巨人的重要地位,强调其深刻、复杂、矛盾、怀疑和批判的精神。引出课题: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生平与思想,进而引出《祝福》的教学。熟悉课文:快速阅读:要求学生快速阅读《祝福》,并记录难以掌握的字词。了解背景:结合

高中语文 《祝福》教案

一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:使学生理解并掌握《祝福》中的关键情节、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,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。 过程与方法:通过角色扮演、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,以及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同情与理解。 二、教学...

高中语文 《祝福》教案

(1)通篇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( )(2)祥林嫂惨死于祝福声中,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。( )(3)旨在鞭挞封建迷信思想。 ( )(4)阔人家的祝福与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照。( )7.填空。(1)这篇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,用了___的方法。(2)结尾一段再描写祝福的欢乐情景和“我”的感受,...

大班《祝福》优秀教案

1、教师准备一串完成的祝福卡供孩子欣赏。2、提供不同形状的彩纸供孩子使用。3、准备能发出声音的小挂件,如玻璃小瓶、铃铛、小铁管、铁片、木珠等。活动过程:1、感谢空气。展示祝福卡在风中飘动的声音,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感谢空气。孩子可以向空气鞠躬、拥抱空气或给空气写信等。制作祝福卡,将感谢与祝福...

《祝福 》高一语文教案

《祝福》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,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,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,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,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。三、研习课文:1、自读预习提示,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,明确教学目标。2、理清情节,了解倒叙的作用。3、速读课文,概括各段...

鲁迅《祝福》教案

1、培养概括小说情节能力 2、深入理解“我”的情感与作用 (三)德育渗透点 学习鲁迅作品中的爱憎之情 二、重、难点 理解环境与人物命运的联系 三、课时安排 2课时 四、学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、理清小说结构,画出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,诵读,体会深情。第二课时 1、分角色朗读对话,结合环境...

大班《祝福》优秀教案

(一)导入 展示明信片,引出话题,引导幼儿回忆《蛤蟆的明信片》的故事内容。通过故事,让幼儿感受明信片传递中的温暖与关爱。(二)主题引入 提出给四川小朋友送祝福的活动主题,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。(三)操作指导 讲解明信片的用途及传递规则,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绘画,强调每个人只能送出一次祝福,...

高中语文必修三《祝福》教案优秀范文

二、循词探旨 1. 拄:形象地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和受挫现实。2. 讨:展示她困窘的生活和以乞讨为生的事实。3. 做:反映她为生活谋生的劳碌。4. 求:表现她生存状态的可怜。5. 抓:揭示她无自由的境地。6. 劫:更深层地表现暴力倾向和控制。7. 逃、许、嫁:说明其社会地位低下,缺乏自由...

《祝福》精选教学教案

(二)快速阅读,理解内容,理清情节结构,分析结构特点 (三)1、分析祥林嫂外貌变化,挖掘社会根源。2、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。(四)探讨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。鲁四老爷、柳妈和"我"的角色分析。(五)环境描写的作用,理解以"祝福"为题的原因。(六)作业:比较祥林嫂与秀禾的性格和命运。七、教后反思...

语文课文《祝福》教学教案

1、课前充分预习,学生排演课本剧《祝福》,完成导学案。2、讨论法,探究法。【教学课时】二课时 【教学过程】第一课时 一、导入新课 学生表演课本剧《祝福》。故事讲述: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天,时间已近年底,声声爆竹送来阵阵钝响。寒风呼啸,大雪纷飞。风雪中远远地走来了一个人:只见她满头蓬松的...

Copyright © 2019- jgbg.cn 版权所有

违法及侵权请联系:TEL:199 1889 7713 E-MAIL:2724546146@qq.com

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