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春交替时节,天气就像坐过山车,忽冷忽热,稍不注意,孩子就病了,咳嗽、喘息、发烧,严重时甚至呼吸困难。呼吸道合胞病毒是造成这些问题的“罪魁祸首”之一。大家可不要小瞧这个病毒,据统计,全球约有90%的孩子在2岁前都会感染一次呼吸道合胞病毒,其中约20%的孩子需要住院治疗。
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很像,很多家长容易混淆。今天,咱们就来了解一下呼吸道合胞病毒。
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
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,属于肺炎病毒科,于1956年被科学家发现。该病毒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:一种是飞沫传播;另一种是接触传播,如果孩子摸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、门把手等,再用手去碰嘴巴、鼻子,就会被感染。
此外,该病毒的传播有季节性特征。在我国北方,每年11月到第二年4月是它最活跃的时期;在南方,可能会一直持续到5月。还有一点要注意,就算孩子感染过一次呼吸道合胞病毒,也不会获得终身免疫,有可能再次感染,只不过第一次感染的时候,症状通常是最严重的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
有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
1.隐匿性强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初期,症状和普通感冒几乎一模一样,很难让人察觉。
2.攻击性强。这个病毒很厉害,一旦进入孩子的身体,就会迅速侵犯细支气管和肺泡,引发毛细支气管炎或者肺炎。这时候,孩子会出现喘息、呼吸急促的症状,病情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。
3.环境生存久。呼吸道合胞病毒在物体表面,如玩具、门把手这些地方,可以存活6小时以上。尤其在低温干燥的环境里,它传播得更快。因此,家长一定要注意经常给孩子的玩具、接触的物品消毒。
4.免疫逃逸。该病毒很狡猾,它表面的蛋白非常容易发生变异。这就导致疫苗研发较为困难,孩子重复感染的风险也很高。
感染后的典型症状
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,症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:
初期(1~3天):此时,孩子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差不多,鼻塞、流鼻涕,体温不是很高,一般在38.5摄氏度以下。
进展期(3~7天):孩子的咳嗽会越来越严重,还会出现喘息、呼吸急促的症状。如果是婴儿,呼吸频率会超过50次/分,吸气时,胸骨上窝、锁骨上窝、肋间隙等会凹陷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凹征。
危重期(少数患儿):如果发展到这个阶段就比较危险了,孩子会出现口唇发绀、喂养困难、嗜睡等症状,这时一定要警惕呼吸衰竭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引发的喘息一般是持续性的,在晚上会更严重,而普通感冒的咳嗽大多是阵发性的。如果孩子的喘息症状一直没有缓解,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。
科学应对是治疗和预防的关键
治疗策略
目前,还没有专门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,主要还是以支持疗法为主。
轻症患儿:如果孩子症状比较轻,可以在家护理。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湿度在50%~60%,让孩子少量多次喝水,还可以用生理盐水给孩子喷鼻,缓解鼻塞的症状。
中重度患儿:这种情况需要住院治疗,医生会给孩子进行氧疗、雾化(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),必要的时候还会进行机械通气。
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们,在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时候, 尽量不要使用抑制排痰的强力镇咳药。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,副作用相对较大,只有在孩子病情严重,经过医生严格评估之后才能使用。另外,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孩子一般不推荐用抗生素治疗,只有在同时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。
预防策略
被动免疫:帕利珠单抗是一种针对高危婴幼儿的预防性单克隆抗体,每个月要给孩子注射一次,不过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普及。
主动防护:家庭成员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,从外面回来之后,要及时更换衣物,避免把病毒带回家。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,如商场、超市等。要定期清洁孩子的玩具、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品,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会更好。
2023年,全球第一个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获批上市,不过这个疫苗主要是针对孕妇和60岁及以上人群。未来,该疫苗或许可以通过母体抗体转移来保护新生儿,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消除认识误区
误区1:孩子喘得厉害,肯定是哮喘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引发的喘息一般是急性发作,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好,而哮喘通常会反复出现。不过要注意,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可能让孩子更容易患哮喘。
误区2:烧退了,病就好了。
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,咳嗽的症状可能会持续2~4周。因此,就算孩子退烧了,也要继续观察,防止继发的细菌感染。
此外,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很多个亚型,很多孩子可能会重复感染。冬春交替时节,家长们一定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,科学预防、沉着应对,当孩子出现异常症状时,及时带孩子就医。
来源:学生健康报
文: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李岚、住院医师 张慧
策划:张灿灿
整理:健康报特约记者 魏美娟
编辑:穆薪宇 管仲瑶
校对:李诗尧
审核:秦明睿 徐秉楠